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打造科教融汇新范式
南华大学-广州实验室病原体结构与临床应用创新研究院第二期“南华班”工作会议召开

2025年02月13日 16:45 文/李国庆 图/赵莉 董麒霏 李国庆 点击:[]

2月9日,南华大学-广州实验室病原体结构与临床应用创新研究院第二期“南华班”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原南开大学校长、“南华班”名誉班主任饶子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徐涛,及来自广州实验室、中南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乐普医疗、狮子湖微生态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南华班”全体研究生会聚一堂,交流学习研究及创新成果,共同探讨“南华班”合作新范式。饶子和院士主持会议,广州实验室副主任陈新文,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副校长夏昆出席。

工作会议现场

饶子和院士高度评价了南华大学与广州实验室“南华班”科教融汇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建议积极推广并适当扩大培养规模。饶院士特别强调要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前沿动态,坚持常态化系统化开展好人工智能知识学习,创新办好“智药班”。他说,“南华班”研究生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很强,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都很明显,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平台和机会,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切实增强实验室主人翁意识,打造充满活力的科研创新氛围,形成良好的团结合作竞争机制,在新时代展现更大作为。

徐涛院士表示,“南华班”模式是落实党和国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举措,创新了研究生人才培养范式,做到了有组织科研及临床应用研究,形成了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队伍。建议进一步深化南华大学与广州实验室合作,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围绕研究生培养,形成通过“人才—平台—机制”协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加生动的实践,推动病原体结构与临床应用创新研究院取得更多的成果。

与会专家学者与“南华班”全体师生合影

陈新文充分肯定“南华班”的合作模式与合作成果,希望 “南华班”适当扩大规模,在国家实验室进一步融合有组织科研与人才培养,以服务国家需要为导向,推动科研探索攻关,产出更多更优创新产品。

张灼华充分肯定了“南华班”建设及同学们的学术训练取得的明显成效,向支持“南华班”建设的饶子和院士、徐涛院士及广州实验室全体老师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南华大学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广州实验室合作成立“南华班”,是南华大学打造国家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创新路径;“南华班”同学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学习研究,走在科研创新发展的最前沿,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机会,要认真学习科学家精神,珍惜平台和机会,在努力成长成才的同时,将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成果产出的经验带回南华大学分享交流,助力学校研究生教育从理念到举措全面改革与提升;学校将进一步深入推进与广州实验室的合作,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为国家培养和储备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广州实验室病原体结构与临床应用创新研究院院长暨“南华班”班主任彭伟教授带领导师团队和2023级“南华班”研究生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学习研究进展及主要创新成果。与会专家、学者对研究生学习研究及创新成果进行了点评,并围绕“南华班”办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南华班”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中,将始终牢记南华精神和创新研究院的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前沿,探索未知的领域,努力成长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

“南华班”是南华大学联合广州实验室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的全新探索,也是南华大学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广州实验室病原体结构与临床应用创新研究院与南华大学合办的“南华班”已经有2023级、2024级在读研究生30人,作为国家实验室与地方高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南华班”已经成为一个典型案例。

学校科研部、研究生院、衡阳医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上一条:学校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下一条:我校召开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申报工作推进会

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常胜西路28号-北校区办公楼四楼

电话:0734-8282416(综合办)、0734-8282310(招生办)
0734-8282276(培养办)、0734-8281311(学位办)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

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